常見問題

2.自動真空送料機/吸粉機選購完整指南(2025 最新) 粉體自動化輸送、細粉控制、產線潔淨與防爆,一篇看懂

自動真空送料機/吸粉機選購指南|粉體輸送、細粉控制、防爆與驗收

一次掌握輸送量、等效距離、粉體物性、過濾與清灰、ESD/防爆、FIBC 密封與驗收重點,挑到最適合的自動真空送料機/吸粉機。

 

為何要用自動真空送料機?

  • 減粉塵外逸與人員暴露:密閉輸送、吸口收集,降低清掃與個人防護裝備的依賴。

  • 穩定投料與產能:連續/間歇模式都可,搭配重量/料位閉環控制。

  • 彈性整合:混合機、擠出機、秤重、包裝線、反應槽等輕鬆串接。

  • 好維護:快拆管件、集塵式收料桶、全自動下料設備、濾芯脈衝清灰;可模組擴充。


常見名詞先搞懂

  • 輸送量(Rate):kg/h 或 t/h。

  • 等效距離(Equivalent Length):水平長度 + 折算彎頭/三通 + 垂直揚程(垂直會大幅加壓損)。

  • 稀相/密相(Dilute/Dense):稀相氣速較高、管徑較細;密相氣速低、對物性要求與控制更高。

  • 固氣比(Solids Loading Ratio, ϕ):固體質量流量 / 氣體質量流量。

  • 接收器(Receiver)/過濾器:收料端含濾芯與反吹;ΔP=濾芯壓差。

  • 旋轉閥/星形給料器(Rotary Airlock):在系統或落料計量維持氣密與定量。

  • FIBC太空包 大袋站:大袋拆包、破拱、集塵、密封投料的整合站。


使用情境與系統類型比較

系統

典型場景

優點

限制

何時選它

真空輸送(負壓)

配料/秤重、短中長距離上料、潔淨區

洩漏向內、環境潔淨、易佈線

產能極高/需嚴格密封與安全

多站少量、多批次、

需要潔淨/拆洗、

中央供料、跨棟/長管線

正壓輸送

長距/多點分配、高產能集中供料

長距/高吞吐、分配閥彈性

外洩向外、需嚴格密封與安全

中央供料、

跨棟/長管線

螺旋/螺帶

短距、穩定定量給料

結構簡單、流量穩

易磨耗、清潔相對慢

近距離上料、

固含量高

 

細粉/易飄粉/珍貴粉:傾向 真空輸送高產量/多產線分配:傾向 正壓僅短距定量:可評估 螺旋 或真空+螺旋混合方案。


三步驟選型法(含小算例)

Step 1|定義工況與目標

  • 產能:連續或是批次?每小時 kg/h 與峰值(峰值建議 +10–20% 裕量)。

  • 路徑:水平/垂直距離、彎頭數量與角度、是否跨樓層。

  • 粉體物性:顆粒粉塵密度、粒徑分布、流動性(休止角)、吸濕/結塊、磨耗性、是否易碎、是否可燃。

  • 潔淨與安全:是否食品/藥廠、接地、HEPA、噪音等。

Step 2|估輸送模式與管徑/氣速(工程思路)

  • 稀相真空:常見管內氣速約 14–22 m/s(依粉性、管徑、路徑與供氣能力微調)。

  • 管徑:在允許結構/速度下盡量不過小,避免堵粉與壓損過高;對易碎顆粒可稍降速加大管徑。

Step 3|收料端與過濾器配置

  • 濾材:PTFE/奈米膜(細粉、低壓差、表面過濾)、必要時抗靜電防油/疏水

  • 清灰:脈衝反吹 0.4–0.6 MPa,連續/頻繁運轉可分區清灰。

  • 二次過濾:潔淨區或高敏感度產品端加 HEPA H13/H14,前後裝壓差表。


小算例(粉體配料 → 混合機)

  • 目標產能650 kg/h(峰值)

  • 粉體:粉塵顆粒堆密度 0.55 t/m³,粒徑 D50 ≈ 60 μm,略吸濕

  • 路徑:水平 16 m、垂直 6 m,彎頭 8 個

  • 建議:稀相真空 + 接收器濾芯 + 反吹

  • 初步策略

    • 管內氣速先取 ~17–19 m/s(細粉、稀相)

    • 管徑估算:依供應商曲線或試算(兼顧固氣比與 ΔP)

    • 濾材:PTFE/奈米膜 + 抗靜電

    • 清灰:壓差觸發 1100–1500 Pa 區間,>1700 Pa 強清,>2000 Pa 介入點檢查

    • 若現場濕度高:接近入口段保溫/除濕,避免凝露糊袋

註:實際選型仍需供應商以性能曲線/測試機校核(尤其彎頭、三通、垂直段對壓損與可輸送性影響很大)。


細粉/黏粉/易吸濕粉的設計重點

  • 破拱/助流:料斗加破拱器、振動、流化墊(避免架橋);FIBC 大袋站密封與集塵。

  • 前置分離:旋風/落塵段先去大顆粒或纖維,再進濾芯。

  • 防糊袋:疏水/防油濾材、良好導流與均流板;保持露點安全裕度。

  • 防結塊:除濕、保溫、縮短停滯時間;配方易變更時,留快拆/快換清潔路徑。


可燃粉塵/ESD 與防爆安全

  • 導電與接地:導電管/軟管/輪、等電位連結、定期測試接地電阻。

  • 隔離與釋爆:依風險設置 火焰隔離閥/逆止閥洩爆片化學抑爆;釋爆方向與安全距離要計畫。

  • 火花偵測/滅火:入口或上游產生火星的製程可加裝光學偵測與自動噴淋。

  • 作業與維護:LOTO、無火作業管理、粉塵堆積清理、FIBC 接地流程。

實際設計需符合地方法規/保安基準;爆炸性參數(Kst/MIE)請以實測或資料表為準。


選購清單(把需求一次講清楚)

  1. 產能(連續/批次、kg/h)、峰值與未來擴充幅度。

  2. 路徑(H/V 距離、彎頭/三通數量、跨樓層、空間限制)。

  3. 粉體物性(堆密度、粒徑、休止角、吸濕/黏性、磨耗、易碎、爆炸性)。

  4. 洁淨/衛生(食品/藥品、接觸材質 304/316、CIP/SIP、快拆)。

  5. 安全(ESD/接地、隔離/洩爆/抑爆、火花偵測)。

  6. 收料端(濾芯材質、A/C、反吹、是否加 HEPA)。

  7. 自動化(PLC/VFD、重量/料位閉環、批次配方、互鎖)。

  8. 噪音、能源、維護(ΔP、電流、故障碼、備品清單、SLA)。

  9. 驗收(FAT/SAT 項目與允差、量測方法)。


驗收與效能確認清單

  • 輸送量:實機達到目標 kg/h。

  • 連續穩定性:長時間輸送壓差曲線平穩、無頻繁堵粉。

  • 產品品質:粒徑不過度破碎、無交叉污染;切換配方的殘留限度,食品化學製藥建議主體接觸面採用304材質。

  • 漏風/漏粉:接口、收料桶、HEPA 前後。

  • 安全:接地/等電位測試、隔離/洩爆裝置功能、聯鎖正確。

  • 噪音:夜間/區域管制值。

  • 文件:SOP、保養表、異常處理流程、電氣圖、備品清單。


維護

  • 壓差基線:新濾材初阻、穩態正常區間、告警/介入門檻。

  • 清灰策略:ΔP 觸發+最小間隔,避免過清與能耗浪費。

  • 備品備件:濾芯、電磁閥膜片、壓差計、墊片、視窗;安全庫存 1–2 次更換量

  • 設備監控:ΔP、電流、風量/真空度、開關次數、告警日誌;報警分級與抖動抑制,避免「報警疲勞」。

  • ESG 指標:kWh/噸產品、水與耗材用量、停機時間、粉塵回收率。


常見問題

Q1:真空輸送與正壓輸送怎麼選?
A:需潔淨/密閉、短中距、配方切換多 → 真空;超長距/多點分配/高產能 → 正壓;短距定量可螺旋或混合方案。

Q2:我的粉很細又吸濕,容易糊袋怎麼辦?
A:PTFE/奈米膜、疏水/防油濾材;入口導流+前置分離;除濕/保溫保持露點裕度;ΔP 控制清灰。

Q3:如何避免 FIBC 拆包拱料與飄粉?
A:破拱器+密封下料口+局部集塵罩;使用防靜電大袋並接地;必要時預破袋機構。

Q4:管徑選大一點就一定比較好嗎?
A:不一定。管徑過大→氣速低→沉積堵粉;過小→壓損高、堵塞風險上升。需依產能/物性/壓損找甜蜜點。

Q5:需要 HEPA 嗎?
A:潔淨室/高敏感產品/室內回風建議加 H13/H14,並在 HEPA 前後裝 ΔP 表判斷更換時機。

Q6:如何判斷濾芯何時更換?
A:看 ΔP 與性能,並非固定日子;ΔP 長期偏高且清灰無法恢復、或破袋測試不過時。

Q7:可燃粉一定要防爆馬達嗎?
A:符合區域分級與整體防爆策略才是重點:接地/等電位、隔離/洩爆/抑爆、火花偵測、正確電氣選型。

Q8:會不會把脆弱顆粒打碎?
A:降低氣速(密相或溫和路徑)、減彎頭與衝擊點、導流緩衝;必要時做破碎率/粒徑前後比對驗收。


 

常見踩雷與避免

  • 只看馬力,不看 系統曲線 vs 風機曲線

  • 管徑貪小或彎頭密集,沒算局部損失。

  • 最不利路徑 設計與 ΔP 基線。

  • 黏/濕粉卻沒前置分離、除濕/保溫或正確濾材。

  • 可燃粉未規劃接地、隔離/洩爆與火花偵測。

  • 試車只看「有運行」不量化輸送量、ΔP、漏風與粉外逸。


結語

選擇自動真空送料機/吸粉機的關鍵,是把粉體物性、產能與路徑說清楚,再用 收料過濾+清灰策略ESD/防爆 把風險收斂。若你手上已有吸口/料點、距離、產能與粉體資訊,整理成一頁交給工程師,你就能在第一次溝通拿到匹配度很高的方案與預算級距。若沒有也可連絡工程師討論最佳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