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見問題

工業集塵機選購完整指南(2025 最新)細小粉塵處理、規格計算、機型比較、實務驗收一次到位

為什麼你需要這篇(使用情境)

  • 產線升級/擴線:金屬加工、電子/半導體、食品、化工、藥廠、木工等新增吸塵點與管路。

  • 粉塵更「細」「黏」「危」:石墨/碳粉、麵粉/糖粉、色粉、塑料粉、鋁鎂粉、藥粉與混合氣/霧。

  • 舊型集塵系統老化:風量不達、浪費電力、壓差飆升、濾材糊袋、夜間噪音、環保/職安法規。


1. 關鍵名詞 3 分鐘搞懂

  • 風量(CMM):每分鐘處理空氣量。選型時先由每個吸口需求推回主機總風量。

  • 靜壓(Pa / mmH₂O, mmAq):系統克服管路/設備阻力所需的壓頭。風機「能不能推得動」看這個。

  • A/C 比(Air-to-Cloth, m/min):濾布面速。數值越小越不易糊袋、壓差上升較慢,但本體體積可能更大。

  • ΔP(壓差):濾室進/出口壓力差。隨粉量與濾材狀態上升。

  • HEPA(二次過濾):H13/H14 用於細粉或潔淨區域。

  • 可燃粉塵/防爆:鋁、鎂、糖粉、木粉、塑粉…需評估 Kst/MIE 等參數與防爆方案(洩爆/抑爆/隔離/接地)。

  • L/G(洗滌塔):氣液比,影響捕集效率與能耗(供參了解濕式系統)。


2. 三步驟選型法(含小算例)

Step 1|盤點污染源與目標

  • 列出吸口:加工機、研磨台、拋光台、落塵點、上/下料位、秤重/混合站。

  • 粉塵屬性:粒徑分布、含塵濃度、是否黏/油/濕、是否可燃/導電、溫度與腐蝕性。

  • 場域需求:噪音上限、可用空間/配電、室外/室內安裝、是否需 HEPA、夜間運轉等。

Step 2|估總風量(CMM)

  1. 各吸口需求(可參考工種經驗值或罩口面速,細粉採較高面速):

    • 小型打磨/秤重罩:2–8 CMM/點

    • 研磨/切削:8–20 CMM/點

    • 細粉倒料/配料站:12–25 CMM/點(依罩型/開口而定)

  2. 加總+裕量

    • 同時開啟比率(同動係數)×吸口總和+10–20% 的擴充

    • 多支管切換使用時,仍以同時最大開口組合為準。

小算例(細粉配料區)

  • 4 個秤重罩,各 8 CMM;2 個倒料站,各 18 CMM;同時開啟比 0.75。

  • 需求風量 = (4×8 + 2×18) × 0.75 = (32 + 36) × 0.75 = 68 × 0.75 = 51 CMM

  • 加 20% 裕量 → 約 61 CMM

Step 3|抓靜壓(Pa / mmAq)

  • 線性壓損:依管徑/材質/風速/長度估算。

  • 局部損失:彎頭、三通、縮擴徑、閥件、集氣罩、集塵機本體、濾材初阻與清灰後平均阻力。

  • 鎖定「最不利支管」:最長且彎頭多的一路。系統所需壓頭由它決定。

常見參考(供初估)

  • 管內設計風速:金屬粉 18–22 m/s;一般粉 14–18 m/s。

  • 濾筒式集塵機本體壓降:新濾材 ~500–900 Pa;運行穩態 1000–1500 Pa(視 A/C 與清灰策略)。

  • HEPA 模組:數百至上千 Pa 不等(依型號與風量)。


3. 機型怎麼選(優缺點一次看)

機型

適用

優點

可能限制

細粉建議

濾筒式

細粉/粉塵量大

濾速低、壓降穩、

占地小、脈衝清灰

黏性/油性粉易堵塞,

須加旋風集塵桶

PTFE/奈米膜、前置分離

袋式(布袋)

高風量/粉塵量大

容忍粉量高、

維護友善

體積大,對細粉過濾效果不佳

良好清灰設計

旋風+濾筒

大顆粒/纖維粉多

先減負荷、

降濾袋濾心堵塞風險

增加設備/壓降

旋風效率與導流要做對

濕式(水洗)

火星/爆炸性微粉

降火源、抑爆風險

需水與廢水管理

防腐材、除霧器、L/G 控制

靜電除塵(ESP)

煙霧

微粒效率佳、壓降低

粉性/濕度敏感、安全規定問題,

粉塵量大捕集效率不佳

通常作為特定工況方案


4. 濾材如何對症下藥(細粉重點)

  • PTFE/奈米膜(MERV-16 等級應用):細粉低 ΔP、易清灰、表面過濾。

  • 抗靜電:可燃粉塵與易積電粉塵(如塑粉、糖粉)必備。

  • 防油/疏水:油霧或濕粉,避免糊袋。

  • 耐溫:高溫氣流,需高溫濾材與保溫。

  • 二次過濾 HEPA:H13/H14 用於潔淨區或極細粉排放端,建議前後加 ΔP 監測。


5. 管路與集氣罩:效率 80% 的關鍵

  • 集氣罩就近:罩口面速足、方向對準粉塵飄散路徑。

  • 減少急彎:彎頭用長半徑,三通改 Y 型分流更穩。

  • 風速連續性:主幹/支管配比合理,避免過大縮徑形成壓降峰值。

  • 平衡閥與量測口:每支管留調整閥與測試口,便於驗收校正。

  • 抗磨耗/防結露:高磨耗粉用耐磨彎頭(陶瓷/厚襯),低溫廠區做保溫與露點控制。


6. 防爆與安全(原則面)

  • 風險判定:是否為可燃粉塵?是否混有可燃氣/蒸氣?是否存在火花/高溫微粒?

  • 典型措施洩爆(指定安全方向/距離)、抑爆火焰隔離閥導電接地等電位連結火花偵測/滅火

  • 靜電管理:導電軟管/腳輪、銅線接地、區域電位測試。

  • 程序安全:清灰/維修作業,上鎖掛牌;密閉空間檢點。

註:最終應以現場檢測與地方法規/保安基準為準。


7. 安裝、調試與驗收(FAT/SAT 速查)

到貨前(FAT):外觀/規格/功能測試。
現場試車(SAT)

  1. 風量驗證:皮托管/風量罩/熱式風速計;核對設計值±允差。

  2. ΔP 基線:新濾材初阻、穩態運轉壓差區間。

  3. 漏風檢查:冒煙測試或壓力衰減;必要時超聲偵漏。

  4. 清灰與聯鎖:脈衝/區段清灰正確;與產線啟停延時與順序。

  5. HEPA 完整性(若有):DOP/PAO 掃描測試流程。

  6. 噪音/外排:量測 dB 與外排口防雨/消音/鄰避。


8. 維護與數位化(把壽命與能耗降下來)

  • ΔP 趨勢管理:建立基線、警戒值、異常單;ΔP 高多半是堵塞/清灰不足,ΔP 低可能漏風/破袋。

  • VFD 與節能:依產線開口數自動調風量(ΔP/風量閉環),離峰/夜間降速。

  • 感測與告警:ΔP、電流、風量、溫濕度、VOC/粉濃度(必要時);避免報警疲勞(分層門檻+抖動抑制)。

  • 備品備件:濾材、電磁閥膜片、壓差計、HEPA(如有)、易耗件;建議 1–2 次更換量的安全庫存。

  • ESG 指標:單位產出能耗(kWh/kg 粉或 kWh/批)、洗滌塔水/藥用量(如用濕式)、停機時間。


9. 常見 FAQ(可做「精選摘要」)

Q1:風量不達怎麼辦?
A:確認吸口同動、閥位、管路堵塞;量測 ΔP 與風量曲線;必要時加前置分離或升級馬達/葉輪。

Q2:ΔP 飆升很快?
A:黏/濕粉、油霧、凝露或清灰不足。處方:防油/疏水濾材、預塗粉、提高脈衝能量、除濕/保溫。

Q3:要不要加 HEPA?
A:細粉或需潔淨排風時建議加 H13/H14,並加裝前後壓差計以掌握更換時點。

Q4:可燃粉一定要防爆嗎?
A:需先風險評估;多數情境建議採洩爆或抑爆+火焰隔離+接地等組合。

Q5:濾材多久換?
A:以 ΔP 趨勢+性能 判斷,比固定天數更準;不同工況差異很大。

Q6:夜間噪音超標?
A:主機選低噪、加消音器/隔音箱、外排口加消音與防震底座;必要時室外布置。

Q7:如何估能耗?
A:功率約與 風量×壓頭 成正比;以 VFD、管路優化、降低 A/C 與前置分離降低壓降。

Q8:細粉(<5 μm)最佳做法?
A:PTFE/奈米膜、均勻進風、HEPA 二次過濾;避免凝露與黏結。


10. 快速選購清單(採購/工程必問)

  • 目標 風量(CMM)、靜壓(Pa)與吸口清單/同動比。

  • 粉塵性質:粒徑、含量、黏/油/濕、可燃性、溫度、腐蝕性。

  • 場域限制:噪音上限、空間與配電、室外/室內、是否需 HEPA。

  • 濾材:PTFE/奈米膜、抗靜電、防油/疏水、耐溫等級。

  • 清灰策略:脈衝壓力與控制方式(ΔP 觸發)。

  • 安全需求:洩爆/抑爆、隔離閥、接地、火花偵測。

  • 驗收:FAT/SAT 清單、風量/ΔP/漏風/噪音測試方法與允差。

  • 售後:備品備件 SLA、遠端監控(IoT)、教育訓練、保固條款。


11. 範例:細粉配料站(石墨/色粉/麵粉)

目標:減少外逸與交叉污染,確保秤重區潔淨。
設計重點

  • 罩口面速 1-1.5 m/s(視開口與姿勢),避亂流回捲。

  • 濾材選 PTFE/奈米膜+抗靜電

  • 入口導流板+前置分離(除大顆粒/纖維),抑制濃度峰值打到濾材。

  • 二次過濾 HEPA H13/H14 接室內回風或潔淨排放;加 ΔP 監控。

  • ΔP 區間管理

  • 防爆:視粉種與濃度,評估洩爆/抑爆+火焰隔離+接地;秤重電氣控制迴路做等電位連結。


12. 常見錯誤(踩雷清單)

  • 只看「馬力」不看「風量壓力」。

  • 只算總風量,漏了最不利支管壓降

  • 罩型隨便做,面速與方向不對,源頭捕集效率低。

  • 可燃粉未做接地、等電位,或忽略火花偵測/抑爆。

  • 無 ΔP 基線與點檢表,維護憑感覺。

  • 試車時只看「抽得動」,沒量化風量與 ΔP、沒做漏風檢測。


13. 價格與 TCO(如何談預算更專業)

  • 一次性成本(CAPEX):本體、管路、安裝/吊裝、電控、防爆配件、HEPA/消音。

  • 運行成本(OPEX):電費(與風量×壓頭成正比)、濾材/耗材、維護與停機。

  • 降本策略

    • 源頭罩口與管網優化 → 降壓降

    • 前置分離 → 減濾材負荷

    • VFD 與閉環 → 隨需供風


14. 結語

選集塵機沒有萬靈丹,把源頭、風量、壓頭、濾材與安全一次做對,後續的壓差、能耗與法規才會穩。若你手上已有吸口清單或現場規劃照片等,把粉塵描述管路草圖整理好,便能在第一次溝通就快速對焦方案與預算級距。